发新贴回复
返回列表1

查看:12465     * 贴子主题:闲话即墨之五大家族

帅哥:山间豪士



积分:1366
注册:2018-05-11
沟通:
Post By:2019/5/22 9:08:40
二十二 五大家族

只要你是土生土长的即墨人,或者你在即墨住过几年,你就听说过“周黄蓝杨郭”。在即墨,“周黄蓝杨郭”这个词儿几乎家喻户晓,这是个专有名词,就是指明清时即墨县以仕宦而着名的五大家族。

这个称呼叫了几百年,人们早已耳熟能详:哪家有谁是代表人物、有什么功绩、趣闻逸事等等,都能说一点。随着时间的发展,这些趣闻逸事逐步演化成具有一定教育功能的民间故事,代代流传,这些故事所传递的忠孝节义,直到今天仍熠熠生辉,历久而弥新。

这个熟悉的称呼,仔细一想,其实有点陌生,有点奇怪:这个称呼的顺序为什么这样安排呢?

有问题!一定有问题!

从时间上来看,五大家族中以蓝氏最早,该家族中的蓝章在明成化二十年(1485年)即入仕。黄作孚于嘉靖三十二年(1554年)入仕,周如砥于万历十七年(1590年)入仕。在五大家族中,蓝氏为何不是第一位呢?

从职位上来看,应以黄嘉善为最高,他官至兵部尚书,赠太子太保。同样的道理,杨氏家族无论如何也比不过郭氏家族,郭琇曾经是监察御史、湖广总督——当朝一品啊,黄氏家族没排第一位又是为什么呢?

从数量统计,周黄蓝三家人才济济,而周氏家族又分为留村、彰嘉埠两家,原本就同姓不同宗,合为一家,好像也没什么道理,胜之不武吧。

那这个说法是怎样形成的呢?

原因绝不简单!

愚以为这应该是老百姓经过长期的观察比较,以家国贡献为准,得出的比较公正的结果:

周氏家族的代表人物周如砥,于万历十七年考中进士,此后他官运亨通、飞黄腾达、历任庶吉士检讨官、国子监祭酒、礼部右侍郎等职,乡人惯称其为“周祭酒”,自此,周姓人以科举起家,宗族显赫。居官时,他注重培育人才、奖掖后进,有“时天下土多出其门”之誉;文章在当时很有名气,《山东通志》称“如砥文章名天下“,有《周太史文集》传诵于世;母殉节,叔抚侄的家族经历彰显了儒家忠孝节义的优良传统,屡受朝廷褒奖(彰嘉埠);不忘家乡,积极参与家乡事务等等。这些事情都增加了周氏家族位列榜首的砝码。

另外,周如砥,谥文穆。他是即墨唯一获此殊荣的官员。

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妃、诸侯、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,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,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,大臣的谥号是朝廷赐予的,一般由礼部(礼官)主持,在皇帝同意的情况下赐谥。谥号,很客观,很公正,有褒有平还有贬,周如砥的“文穆”就是美谥。

况且,留村周氏一族金榜题名者也很多,政绩斐然,声名俱佳,明清两朝,两周十六名进士。合而论之,周氏以道德文章名天下,人心所向,居即墨显要之首,当无可厚非。

黄氏一族,于明清两朝名于仕林文坛者颇多,先后有八名进士及第,位高如黄嘉善,节义如黄培,文坛如黄垍等皆秀出于即墨,但家族中最杰出、名气最大的人物应数黄宗昌。黄宗昌字长倩,号鹤岭,官至明末监察御史、湖广巡按,他的一生颇具传奇:不要说他对待宦官魏忠贤专断朝政的刚直不阿,也不要说他明亡后隐居崂山着书立说的亡国之痛,就说他在明亡之际率城中官吏、士绅、农民军固守县城,杀伪县官、打郭尔标、战孔有德英勇壮举就足以感动即墨人民了。李笃行《御寇全城记》载:“……子基殪于垣,妇周殉于室,弗顾也……”。为国为民如此,屈尊为亚,亦可憾也。

蓝氏一族发迹最早,明代中叶,蓝章(字文绣),高中进士,历任婺源县令、监察御史、陕西巡抚,死后赐兆墓。蓝章有三子,俱有才华,其中以蓝田尤为超卓,他的许多逸闻传说长期以来为即墨人民津津乐道——“不期即墨之乡、生此蓝田之玉”指的就是他。蓝氏以仕显名者虽多,惜无建树,位列三甲,仅称名门望族可也。

明朝后期,杨良臣、杨监、杨兆鲲步于仕途,皆任县级官吏。至清代,杨玠中康熙庚辰进士出任县令,杨上鉴中雍正庚戌进士,历任编修、浙江道御史、吏科给事中等官,算是杨氏家族中的代表人物了。但真正让杨氏一族自豪的还是杨遇吉,他跟随黄宗昌守城,以二十骑突围乞援柯镇,兵至而围始解。即墨城里人言:“夜闭城门,惟杨可开”!此亦褒奖也。

郭氏一族,惟郭琇一人而已,康熙九年进士,历任吴江知县、监察御史、湖广总督,为官清正,有胆量无朋比,直道难行,屡遭排挤,几乎丧命。当其时也,位高权重,终如昙花一现而后继乏人,惜哉!

愚以为,位高权重、富甲一方固可羡也,然道德文章、济世利民方为毕生之追求,倘能救万民于水火,则善莫大焉。

“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”,此等大使命大担当,岂振臂一呼而已矣?
<<上一主题|下一主题>>
返回列表1
Powered by ShuzirenCms © 2003-2025 Shuziren.Com ,All rights reserved.
Processed in 0.01117 second(s)